弘扬农业文化 培育三农人才
——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农耕文化活动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重要职能之一,高等农业院校既担负着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农业人才的使命,也承载着我国千年农业文明和农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
校园农耕文化活动是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创建的有效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成为校级校园文化品牌,2014年获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一、品牌建立的背景与思路
(一)品牌建立的背景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中国“三农”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农业人才,由于传统思想束缚,许多大学生不愿学农,农业人才匮乏。近十多年浙江农业人才培养出现断档现象,据统计,目前浙江各地基层农业人才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均超过45岁,年轻农业人才稀缺。
立足浙江省农业发展需求,2007年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应运而生,开始招收农科本科学生,肩负起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神圣使命。
(二)校园农耕文化活动的提出
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农业文化体系,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结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规律,深入挖掘农业文化,围绕“学农爱农志农”育人理念,依托专业优势和50余亩农场平台,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春华秋实”校园农耕文化品牌,引导学生学习农业知识、投身农业事业,以其“依托专业、贴近生活、丰富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二、品牌建设的实施过程
“春华秋实”校园农耕文化活动品牌主要包括“春华”系列活动、 “秋实”系列活动及农业文化大讲堂三部分。
(一)“春华”系列活动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时节,学院开展“春华”系列活动,让学子在“春耕、夏耘”中劳作。
活动一:耕耘“华实园”
春分过后,农院学子开始忙碌在50亩校内农场上。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单独辟出一块农田,取名“华实园”,寓意“春华秋实”,分给全院1400余名学生,各班结合专业知识,栽培各类果蔬花卉,同学轮流劳作,集体收获劳动果实。学院指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院学生会成立华实园管理部负责监督考核,开展最美菜园评比等活动。
活动二:“花影虫语”摄影大赛、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
认识动植物是农院学子必备技能,春夏之交,树木枝繁叶茂,动物大量外出之际,学院举办“花影虫语”摄影大赛和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专业教育,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吸引大量学生参与,每年约2000名学生参加。
活动三:农艺博览会
学院选择谷雨后、立夏前举办农艺博览会,分耕读文化展示区、农院专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普宣传区、社团文化展示区和创业广场,充分体现农业与生活的连接,农业与趣味的结合,展示农业文化之瑰丽。
活动四:采茶节
为传播茶文化知识,农学院与文化学院共同在茗茶园举办采茶节活动。分五大板块:“茶之律”师生采茶大赛、“茶飘香”炒茶体验、“茶之美”赠茶品茗、“茶之韵”茶服摄影比赛、“茶与竹”文化创意大赛。各学院师生组队参与,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发挥所长,带来别样的茶文化展示。
(二)“秋实”系列活动
秋日硕果累累,“秋收”和“冬藏”是庆祝丰收的美好时光。学院于秋分后、冬至前举办“秋实”系列活动,分享收获的喜悦和美食制作的乐趣,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活动一:秋收盛典
秋收盛典应用趣味农业形式,开展“沐秋风,采硕果”田园接力赛,“薯不尽,欢乐来”挖番薯体验,“金稻飘香”水稻收割比赛和“赏美景,乐分享”微信采风。师生在趣味农业体验中感受农耕文化。
活动二:蛋糕节
蛋糕节以制作蛋糕和裱花为主,伴有食品知识小游戏,每年全校不下500名学生参与其中。活动氛围轻松,趣味性强,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
活动三:现代农业创业创意大赛
现代农业是开源节资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比赛是展示现代农业前景,引导学生投身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通过文本设计、创意答辩等环节,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活动四: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及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在校内外以海报、展板、宣传册、问卷等形式,传播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则更具专业性,初赛将试卷分发到全校近4000个寝室并回收批阅,排名前八的寝室进入决赛现场比拼,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更多知识。食品安全节系列活动的举办使同学们更深入了解食品营养安全文化。
(三)农业文化大讲堂
农业文化大讲堂紧密联系农业发展趋势,邀请国内外农业专家学者授课,内容紧密联系专业,主题突出,让学生拓宽专业视角,了解现代农业的真正含义和广阔前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为立志服务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品牌建设成效
“春华秋实”校园农耕文化活动现已成为学生素质培养、专业教育及学院学风形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效果好。活动展示了学子蓬勃的精神风貌,受到《中国绿色时报》、《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1.学生学风逐年提升。随着活动深入开展,学生从对专业不感兴趣慢慢变为主动去了解、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农院学子耕耘于教室、实验室、农场之间,接触基因转换、栽培育种、病理研究、昆虫引诱、食品加工、安全检测的知识,甚至寝室阳台都成了学生专业实践的平台;暑期大多数学生到田间地头参与调研实践,“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已成为学院经典品牌。
2.学生服务“三农”的职业抱负逐渐形成。通过努力,学院形成了一大批考研、出国深造、基层农业就业创业等立志从农的职业抱负。毕业生考研率从9%增加到25%,居全校前列;毕业生服务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比率超30%;毕业生到基层农业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专业就业对口率在70%以上;农业创业势头较好,目前已达2%,涌现了一批如青马农场创始人唐海峰等新农村创业典型;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较好,认为具备了我校“肯干、实干、能干”的优良品质。
3.农业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通过活动学院积累了不少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素材,学院正在建设农业文化馆等空间让农业文化得以长期保存。一代代农院学子在活动中传承和弘扬农业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四、下一步建设思路
学院将以农时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为切入点,稳固开展基础工作,整合兼并有效力量,凝练提升特色活动,重点打造校园农耕文化品牌,继续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将学院特色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拟设“春耕篇”、“夏耘篇”、“秋收篇”和“冬藏篇”四个子篇章,将学生活动特色化、创新化发展,将学生工作系统化、合理化布局,以“同伴”姿态走进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推动学院“农田网状”党建体系建设。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