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干 实干 能干
【“三干”品质释义】
肯干: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有事业心;
实干:讷言敏行,心志刚毅,有责任感;
能干:技能精湛,道器兼备,有创造力。
【释义说明】
1.“三干”品质的产生背景
自1958 年建校,浙江农林大学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历经坎坷,本着自身的学科特色和行业特点,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重视培养学生“肯干,实干,能干”的良好品质。全校师生以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推动学校不断发展,这种品质一直延续了至今,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2.“三干”品质的形成过程
浙江农林大学从建校始,就注重养成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20世纪60年代,学校向每位新生发一把锄头、一个水壶和一双劳保鞋,让学生到农村到企业去锻炼,去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和基本专业技能;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要求学生成为掌握理论和生产技术的“高等科学技术人才”;20 世纪90 年代,学校则将培养目标定为“高级应用型科学技术人才”;21 世纪初,学校把人才培养定位提炼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浙江农林大学在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很重视将教学和科研、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最初的几幢教学大楼的设计,校园道路、绿化的施工也是由师生合力完成,即使做实验要用的接种箱等设备,也是由师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学校要求师生深入一线获取一手资料,有了跋山涉水、风吹日晒的经历,教育锻造了师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坚韧不拔的精神,引导师生树立肯下基层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和掌握一定技能、适应农林生产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的能力。经过半个世纪的坚持和积淀,“三干”品质已经成为浙林学子的标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明显加强。
3.“三干”品质已成为学校风格
“肯干、实干、能干”——已成为千千万万浙江农林大学毕业生的典型风格。不管就业形势多么激烈,社会发展如何变化,只要拥有“三干”品质,一定能得到社会认可,一定能在工作岗上为社会作出有益的事。